广州市黄埔区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下称“三都县”)携手相扶后,两地政府紧紧围绕帮扶重点领域,立足三都本土资源优势,精准选择森工主导产业,强化要素配置,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开展精准招商,强化企业培育服务,推动森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精准定位,为三都发展添活力
三都县曾因工业体系不明晰、主导产业选择不精准,工业招商效果不佳。为破解难题,广州黄埔区和三都县两地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积极探索符合三都特色的主导产业。
三都县依托行业权威机构的技术支持和贵州省政策契机,结合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木材资源,以及周边县市森工产业发展状况,确定了以森工产业为主导的“一主三辅”工业产业体系。2024年3月,《三都县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获得批复,正式确立了森工产业在三都县的主导地位。这一决策为三都县的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东西部协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都县已明确“一区三园”园区布局,其中,周覃、交梨片区整体规划作为森工产业园。森工产业园规划占地约3443.1亩,已获批用地指标483.65亩,现有标准化厂房约18万平方米,配套建设较为完善的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变电站、路网系统以及4G网络,能够满足森工企业正常生产需要。目前,产业园已入驻工业企业22家,其中森工企业10家。
东西协作,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自确定森工为主导产业后,三都县利用东西部帮扶契机,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组建了县级森工产业招商专班,加大宣传,在驻广东稳岗就业服务中心推介,并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国家林草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两家权威机构的行业资源搭建招商平台,推动东部头部企业往西部“带动”,同时利用政协委员联系企业的优势,帮助三都县引进一批森工龙头企业和相关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带动三都森工产业发展,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困难。
据统计,近两年,三都县外出开展森工产业招商30余次,共引进8个森工项目。2022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721.2万元实施三都县大河镇生态板加工建设项目(二期)和三都县国家储备林木材加工厂建设项目,不断扩大森工企业加工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就业。此外,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375万元完善周覃森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三都县实行县长月调度机制,为产业园创建和项目落地提供良好服务环境。同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围绕企业问题及诉求,抓好事前指导、事中服务、事后监管,全力做好服务。同时,充分用足政策,为发展森工产业提供有力保障。
东西部协作战略也聚焦三都森工产业,建立了详尽的森工项目建设清单,密切跟踪项目推进情况。三都县积极沟通服务企业,对照项目时限倒排工期,实施挂图作战策略。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作,列出详细的手续办理清单,压实各部门责任,明确办理时限,确保了森工项目顺利推进。
2023年以来,常青木业、昇家木业、欣态原木业、佳鹏木业等一系列森工项目相继建成并投产,为三都县的森工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狠抓培育,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三都县借助东西部战略,深入落实“双培育双服务”,充分利用省、州“星光培训”“专精特新”“质量标杆”“绿色工厂”等培育政策,重点扶持培育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的森工企业上规入统,指导企业进行改扩建,推动现有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主动靠前服务,制定入规培育责任清单,针对企业在融资、原料、用工方面的困难问题,统筹资源精准发力,强化联动协调化解,合力推动企业稳定生产。督促落实好统计指导责任,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推动企业规范经营,同时加强统计入库规则和政策学习培训,精准指导企业入规入统。
近两年,三都县获得贵州省中小企业“信贷通”贷款资金6000余万元,培育了常青木业为“贵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群山木业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贵州省新型工业化2021—2023先进企业”;推动3家森工企业入规。当前,三都县在册木材加工厂(作坊)已达223家,规模以上森工企业8家。2023年,全县规模森工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增长38.9%,占规模工业产值的56.3%。2024年1-9月,森工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57亿元,增速10.5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32%。森工产业已发展成为三都县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
三都县贵州省广州黄埔木业“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