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7月8日专稿(蒋均牧)“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这个数据成为驱动产业变革与社会发展的“石油”的时代,《荀子·劝学》中的古老智慧仍在发挥影响——要想让数据绽放出巨大价值,首先得能“存得下”。
然而一个反直觉的事实是,我们每年存下的数据仅占所产生的半成,而这已经是过去数年来大力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的结果。同时,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下,存力关乎国家数字主权,决不容轻忽。如何进一步壮大存力,以更好承载数据全生命周期价值流动、保障数据要素高效配置与安全可控,已经成为摆在整个信息通信业界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的“存力中国行”系列活动日前于广州正式启航,旨在走进存力高地、聚集各方智慧,共推存力产业高质量发展。C114与存力领域的中坚力量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并全程参与了首站活动。
打开新格局:“存力中国行”扬帆起航
当前,全球正经历人工智能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模型训练、多模态交互等技术推动数据总量呈指数级跃升。我国数据产量位居全球第二,但超40ZB的年产量(2024年)中只有5.1%被有效留存,普遍存在的数据孤岛则使得存下的数据平均使用率仅60%左右,造成了这一全新生产要素的巨大浪费。
存力作为数据“蓄水池”和“保险箱”,直接关系到数据能否“存得下、管得好、用得活”,更与国家数字主权和产业链安全可控息息相关。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2023年10月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0%。
为深入落实《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算运存协同创新发展”要求,探索存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信通院发起“存力中国行”系列活动。该活动将深入一线,结合地方存力建设痛点,通过“座谈研讨+实地调研”的形式,提炼先进模式,重点攻关先进存力基础设施落地路径,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形成全国一体化的存力发展新格局。
在首站活动的座谈会上,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指出,存储已从传统的“数据容器”跃迁为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座,是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据介绍,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存力建设取得了不俗成绩。截至2024年底,全国存力总规模已达1580EB、较2021年翻番,先进存储占比提升至28%;国产全闪存系统在全球性能测试中名列前茅,AI存储、主动安全防护等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存力与行业场景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亦不断推进,涌现出多个标杆案例。
不过在产业跃升的同时挑战犹存。比如大量数据“存而不用、用而不深”,算力价值未充分释放;产业链在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先进介质等方面存在短板;存力与算力、运力之间协同不足,难以满足AI大模型实时分析需求。对此,王志勤提出三点建议:探索最优路径,共享最佳实践;聚焦存力服务普惠与效能提升;强化技术攻坚与产业协同生态构架。
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总编辑王保平亦强调,存力建设不仅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工程,更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支持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基础设施工程。工信部等政府部门通过《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已将存力纳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局。面对国际竞争与安全挑战,结合当前我国算力发展形势与任务,他发出呼吁:坚持创新驱动,筑牢安全根基,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优化全国布局,深化区域协同,推进绿色集约发展;深化融合赋能,激活数据价值,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共探新路径:集思广益锚定航向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任何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组织、企业的共同托举。座谈会上,来自存力领域中坚力量的代表们分享了各自在存力建设方面的创新思路、实操经验,通过集思广益来锚定产业未来航向。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云中台高级技术专家李晓军在发言中指出,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而存力则是数据价值的基石。中国电信在存储领域提出了四个核心主张:构建存储指标体系、推动先进系统架构国际领先、加大产业核心技术投入、加快先进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应用。据介绍,通过引入科学全面的存储指标体系,广东电信在广州琶洲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中,实现了存储性能、能耗、可靠性等多维度的优化。同时,广东电信积极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分布式存储、软件定义存储等前沿技术,推动存力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中国联通广东公司智算高级专家黎元宝表示,没有高效、安全、经济的数据存储,再强大的算力也只能“空转”,因此未来的算力网络建设将从“以计算为中心”的模式走向“以数据为中心”,实现“存力、算力、运力”的一体化整合。中国联通通过“能力基座、云网一体、商业闭环、生态共建”的框架,构建了面向AI时代的存力赋能体系:例如在浙江服装产业AI大模型项目中,浙江联通通过存算分离、异地训练的方式,解决了企业数据安全与高效利用的矛盾;再比如以400G超大带宽专线拉通福建和宁夏两地网络,利用宁夏的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备份海量福建冷数据、进行模型训练,成为“东数西算”的一个标杆案例。
中国移动存储产品部模块总师谢昌龙则从AI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存储技术的演进,指出单一的存储产品形态已无法满足需求。中国移动在AI原生场景下,提出了针对不同数据类型和业务需求的系列创新解决方案,包括AI数据服务、高性能文件存储和KV Cache弹性化产品等。通过这些技术方案,中国移动能够有效支持AI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降低存储成本。
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战略与业务发展部总裁王旭东介绍了华为在存力领域的技术实践和产业思考。他指出,AI时代是数据的黄金时代,数据规模的爆发性增长和数据价值的提升,催生了新型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华为提出了“共筑先进存力中心”的理念,根据“规模聚数、高效治数、安全供数、产业用数”四个维度,构建数据可信托管中心、数据治理中心、数据流通中心和数据开发中心,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有效转化。同时,他还强调了全闪存技术对提升存储韧性与先进性的关键作用,AI存储技术的突破助力大模型高效训练和推理,以及数据安全、提升灾备覆盖率的重要性。
航天鸿翼(浙江)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璇分享了重庆行业数据空间的建设运营模式。重庆作为成渝枢纽核心节点,在存算设施建设中提出了“1、2、4、5、N”的架构,即一个数据底座、两个保障中心、四大能力中心和多个应用场景。通过建设可信数据空间,重庆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存储、高效治理和流通利用。该行业数据空间的意义不止于实现“东数西算”、“东数西存”和“东数西备”的技术基础设施,更是产业生态的汇聚地,能够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聚集。
广东华电惠州能源有限公司系统架构师栾阳指出,存力是联通数据孤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桥梁,随着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对存力的需求亦急剧增加;从自主可控角度出发,必须构建基于国产软硬件的高可靠存储体系。然而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系统性挑战,如存算分离与冷热分层未体系化、异构数据存储碎片化等。唯有重视存力,提升存储架构的智能化、国产化与体系化水平,才能真正构建起安全、高效、智能的数字电厂底座。
树立新标杆:先进模式星火燎原
随着存力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加大该领域投入,涌现出不少成功实践与先进模式。座谈会后,C114同与会嘉宾一起走进华银康集团、广电五舟、华为公司,实地调研存力技术如何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步入位于广州黄埔的华银康集团总部,每天有海量例病理样本在此流转。这家以病理诊断为核心的综合性健康医疗集团,用十年时间构建起覆盖27个省份的医学实验室网络,服务客户超6000家,可检测项目逾2200项,其秘密武器正是“存力+AI”的深度融合。
“传统病理诊断依赖人工阅片,效率低且易漏诊。”华银康集团董事长黄春波向C114等来访者演示了胃活检AI辅助诊断系统,输入胃活检HE数字切片后,系统不到40秒就能作出精准诊断,输出整体诊断建议、热力图及色阶图。迄今为止,其AI辅助诊断已完成近330万例临床应用,准确率达98%以上。而训练病理AI模型,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数据“燃料”,华银康集团采用华为分布式存储系统,建起安全、高效、可扩展的先进存力底座,通过高效的压缩技术降低存储空间压力,借助多层防勒索等技术更确保患者数据安全,从而在满足医疗行业对数据安全严苛要求的同时,解决了实时计算与长期归档的双重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为华银康集团定制的“热温冷”分层存储方案,将高频访问的热数据存放在全闪存介质,低频访问的温数据迁移至高密度硬盘,归档的冷数据则采用蓝光存储,极大地降低了存力设施的整体TCO。
广电五舟则是“生态共建”的一个典范。作为数科集团和国有上市企业广电运通算力板块的核心成员企业,广电五舟以服务器的国产化、差异化和软硬一体化为战略导向,是国产服务器行业定制领域的领导品牌,聚焦于智能计算、高性能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四个算力+存力的业务方向,为客户提供国产高性能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存力领域,广电五舟持续突破创新,联合华为打造全栈国产化的分布式存储、全闪存系统,在广州政务云等项目中实现全国产化先进存力底座的落地。目前,其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金融、安防、互联网等行业。据介绍,该公司将坚持“技术+生态”双轮驱动,以推动中国存力与算力产业实现自主可控、走向世界前沿。
华为在存储领域拥有全栈自研能力与领先的技术布局,构建了覆盖核心生产系统、AI训练推理、分布式存储及数据保护等全场景产品矩阵,服务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地区的超过2.6万家客户。其全闪存产品具备强可靠性和性能优势,在Gartner 2024年第四季度市场份额报告显示,位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分布式存储以高密硬件设计、极致数据压缩技术和EB级容量弹性扩展能力,满足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类型业务的海量数据高效处理需求。
截至目前,华为已参与了廊坊、贵州、重庆、韶关等多个枢纽节点的存力中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建设与运营经验,打通数据归集、治理到流通的全链条,助力数据价值充分释放。此外,华为正在实施面向数据领域的太平洋计划,整合公司数据领域资源,重点突破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库、新型数据湖、数据存储、数据灾备等关键软硬件技术,并通过技术开源和开放生态,携手业界打通数据领域全产业链,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存力产业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坐在飞机上回望“存力中国行·广东站”这场存力之旅,给人留下的不仅是关于未来的遐想,更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落地指南。相信随着“存力中国行”活动的推进,我们一定能够汇聚智慧、共克难关,绘就存力产业的新蓝图,书写数字中国的新传奇。
广州市“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